WFU

 【少棒榮耀,不該是榮耀的盡頭】

詠恆粉絲專頁9/10貼文

最近新聞報導,我國在威廉波特少棒賽再度拿下世界冠軍,
這已經是第18座冠軍,看似令人振奮感動,但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。

今天門診來了一位母親,帶著兩個就讀國一、國二的兒子來看診。
母親身高163多,父親也有172多,但兩個孩子卻僅有150多。
進一步詢問後才知道,他們都在新竹某知名的國中少棒隊中。

我提到孩子要發育需有充足睡眠,才能分泌生長激素。
但母親卻無奈地說,教練每天把孩子操練到深夜十一、十二點,
隔天清晨五點又要起床練習,白天上課和訓練之外,完全沒有補眠的時間。

聽到這樣的狀況,我心裡真的很難過。
台灣的少棒之所以能在國際賽場上屢屢奪冠,
往往是以「過度操練、透支健康」換來的。
教練贏得了榮耀,孩子卻留下病痛與長不高的遺憾。
當大人們沉浸在獎牌的光芒中,有沒有想過:孩子真正得到的是什麼?

我們常自豪台灣少棒拿過18次世界冠軍,
但為什麼到了青棒、成棒,戰力卻明顯下滑?
為什麼真正能站上美國大聯盟的選手這麼少?
若是我們過早透支了孩子的身體,把應該循序漸進的成長,
變成揠苗助長的殘酷,這是應該的嗎?

睡眠是人的基本需求,更是孩子的基本人權。
當我聽到母親描述孩子被迫長期缺乏休息時,
我真的硬了,血管硬了,拳頭也硬了。大人的短視與急功近利,
最後承擔代價的,卻是無辜的孩子們。

深夜操練、清晨早起,睡眠被犧牲,成長被壓抑。
教練贏得了獎牌,孩子卻留下病痛與遺憾。

我真心希望,有更多人能看見這背後的代價。
政府與社會應該重視這些孩子的健康,教育與體育不應只是追逐獎牌,
而是守護下一代的未來。

真正的勝利,不是少棒場上的一時榮耀,
而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、走得更長遠。